在黑龙江省农村采访,不少农民说:“这种子都是从科研部门买来的优质品种,可咋收不上好粮食呢?”
农业专家胡杰说,一些农民只知道选良种,不知道良法栽培。农作物生长过程中,栽培是重要的一环,比如怎么翻地,怎样除草、施肥、防病等等,讲究多着呢。种子上舍得九牛,栽培上不肯费一毛,是现在许多地方的通病。种植时只知道猛施化肥,结果不但没长出优质粮,还造成土地的肥力下降。
一位粮库主任说:农民种地时,品种没有统一规划,每家种的品种可能都不一样,这就给“按品种收购”带来麻烦。黑龙江主要把粮食产量作为定价标准,不管品质好坏,只要产量高,“效益”就好。结果大量低质粮食流入粮库。而粮库储存粮食“码大堆”,即使有优质粮食收进来,粮库也分不出来。结果是粮库低价收了优质粮食,农民受损。
胡杰说,现在好像粮食一优质,就能卖上好价钱,所以大家都把精力放在怎样种优质作物上。实际上,对市场流通的研究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,否则农民即使种了优质粮食,仍旧难保增收;粮库即使定出了优质优价的标准,收上来的优质粮也可能会成为新的积压品。